醫學臨床上診斷濕疹,濕疹症狀可分為如下幾種:
(1)嬰兒濕疹:
嬰兒濕疹在中醫稱奶癬。通常在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。好發於顏面及皮膚皺褶部,也可累及全身。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愈。但也有少數症狀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。
(2)皲裂性濕疹:
與過敏有關,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、肥皂、染料、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。在疾症狀過程中,精神創傷、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症狀情。
(3)乳房濕疹:
多見於哺乳婦女,乳暈濕潤、糜爛、結痂,時間稍久可增厚,發生皲裂,喂奶時疼痛。長期不愈。皮下有硬結者,應考慮並發濕疹樣癌的可能。所以,對乳房濕疹應提高警惕,及時檢查。
(4)陰囊濕疹:
急性者有腫脹、流水、結痂。慢性者則增厚、苔癬化,甚癢並易復發。常與局部多汗,外陰刺激、神經內分泌障礙、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。
(5)女陰濕疹:
多見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、糜爛及慢性增厚,甚癢。常與霉菌性陰道炎、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。
(6)肛門濕疹:
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、糜爛,慢性期呈浸潤、肥厚,甚至發生皲裂。奇癢且痛,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。由於經常搔抓,皮膚可變厚或變薄,萎縮發亮。兒童肛門濕疹多與蛲蟲有關,成人多與痔瘡、多汗有關。
(7)手部濕疹:
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,過度角化形成皲裂。手指端濕疹常反復發生水疱、結痂、增厚、脫屑,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,致使甲板粗糙,凹陷不平。接觸水、肥皂、洗衣粉等常使濕疹加重。
(8)腿部腳部濕疹:
好發胫前及踝部,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。結癡、增厚、苔藓化,也可呈糜爛、流水,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,頑固難治。